關于養老院老年人睡眠時基本護理措施 |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23/7/6 15:28:56 點擊:3715 |
1.睡眠的一般護理
睡眠有障礙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但老年人的內在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所以要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環境對老人的影響,對老人采取對應的護理措施。
(1)創建良好的睡眠環境老年人的睡眠環境應以整潔、舒適、安靜、安全為原則。睡前根據老人的睡眠習慣,睡前要調控好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線,減少外界環境對老人視、聽、嗅、觸等感覺器官的不良刺激,要求室內光線幽暗、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被褥舒適、床鋪寬暢、彈性適中等,并注意盡量避免變換老年人睡眠環境。
(2)指導老人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加強睡眠與覺醒的正常節律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如固定的日間活動及就寢時間,是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僅對睡眠有幫助,亦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3)誘導睡眠,就寢前可用熱水泡腳,按摩頭部、清潔口腔、清洗會陰、洗溫水浴等,從精神和身體上給予老人一種滿足、爽快的感覺。
(4)自我肌肉放松練習,其特點是以呼吸、姿勢、集中注意力凝思冥想為輔助動作,結合有意識的按順序放松肌肉,達到松弛目的。
(5)幫助老人排泄 擔心夜間排尿的老人,要準備好集尿器或床旁便器,并適當控制晚間液體的攝入量。由于老人夜間起床易喪失定向力或意識混亂,故習慣去衛生間排尿的老人,要注意安全,避免跌倒。
(6)心理護理 失眠的始發與維持,在很多情況下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由于軀體疾病或各種生活事件,均會帶來心理沖突,引起情緒變化而發生失眠,如果刺激因素持久存在則失眠會遷延下去,甚至無關因素亦可加重失眠而增加治療的困難,故心理護理尤為重要。
(7)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解除身體的不適 老年睡眠障礙常與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相伴發生,故治療原發疾病,尤為重要。對于疼痛、肌肉緊張等不適或痛苦,可通過合理止痛、按摩、保暖等措施,使肌肉松弛,消除不適感,促進睡眠。腰痛或關節疼痛的老人要注意更換舒適的體位;受壓部位、頭皮、頸部、肩部的按摩可使老人舒適,減輕疼痛;同時要做好皮膚的清潔,減輕瘙癢。
(8)健康教育 鼓勵老人建立有規律的日常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白天應參加適量鍛煉,晚間睡前可略活動,放松四肢,運動不可過于激烈。睡前不能吃得過飽、飲水不宜過多、不喝濃茶和咖啡、不用腦過度,清晨按時起床等。
2.服用鎮靜催眠藥老人的護理
(1)嚴格控制用藥劑量老年人因失眠而服用鎮靜催眠類藥物或抗精神病類藥物時,須注意老年人藥物代謝動力學改變的特點,應慎重給藥,用藥劑量要小(相當于一般成人量的1/3~1/2),用藥天數不宜太長(每月不超過20天,連續服藥最好不超過3個月)。即使服用常規劑量也有可能損害其活動能力,出現精力不足及各種副作用,故應盡量減掉長期服用安眠藥等不良習慣。
(2)嚴密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注意用藥安全,避免老人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如老人肝功能、腎功能低下,用藥后極易產生不良反應,故應定期監測肝、腎功能。服用鎮靜催眠藥的老人易發生幻想癥,或步態不穩,在夜間行走時易跌倒致股骨頸骨折等意外情況,故夜間或晨起時有步行障礙或下肢無力的老人,去衛生間或做其他日常生活活動時,須特別注意安全,家屬或護理人員應給予必要的協助。
(3)注意觀察老人對鎮靜催眠藥的依賴作用,及時糾正老人濫用藥物的現象。
3.睡眠障礙老人的護理
對于失眠的老人,提供誘導睡眠的措施,如睡前喝少量牛奶、進行放松和深呼吸練習、背部按摩、自我催眠等,必要時給予鎮靜催眠藥物,但須注意防止藥物依賴和抗藥性,避免長時間連續用藥,用藥同時結合其他促進睡眠的措施,最終幫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睡眠型態。由心理障礙引起的睡眠困難,可采用安慰劑治療。
現代醫學可以對老年人的睡眠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與護理,故如發現老年人有睡眠障礙時,應建議及時就醫,有良好的睡眠才會有滿意的生活質量。 |
上一頁:影響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 下一頁:養老院老人常見心理問題之老年期焦慮癥的癥狀及護理 |
![]() ![]() |